序-《完美末日:当时间停止流动,我原以为这是末日,没想到却是天堂》

序(第1页)

刘洋是个低调的人。

低调得让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我最初一次见到他,应该是在硕士研究生课堂上。

那一年,我组织科幻作家星河、杨平、夏笳共同进行了一次创作培训。

整个半年里,我们每个人多次给同学们上课,每次留下一个作业并让他们修改。

这次课堂上最直接的效果,是一个研究儿童文学的学生把作业投稿给《科幻世界》杂志并获得了发表。

但我们并不知道,在不声不响的旁听者中,还有一个人默默地完成了所有作业,并在科幻作家星河的指导下发表了第一篇作品。

这个人就是刘洋。

等到我再次见到刘洋,他已经是小有成就的科幻作家,在诸多科幻和纯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小说,而且广受好评。

这时候我才回忆起这个曾经旁听的物理学院的学生。

一切似乎都恍恍惚惚。

现在,他回到我的课堂,仍然那么无声无息地坐在那里。

他又在沉默中酝酿些什么呢?

与无声无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刘洋科幻小说中的那些震撼人心的科学设定。

那些设定坚实有力,全部根植于当今的科学技术或基础科学里那些最基本的原理。

从这些看似普通而抽象的原理生发出的神奇故事,使刘洋成为当今中国科幻界很少有人能够匹敌的“硬科幻”

作家。

刘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广为传播的作品是短篇小说《单孔衍射》。

故事谈的是人类在时间旅行过程怎样遇到了阻碍,又怎样尝试解决,又怎样因为单孔衍射作用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结构。

这个故事一看就是深谙物理学原理的人写的。

因为其中所涉及的科幻创意点,其他人怕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的。

《坏掉的时光机》又谈到了时间壁垒,这一次,还绑定了有关“反射”

和“动量守恒”

的问题。

还有《神迹》中的超指向性传播的声音,《重力虫》中的“纳米气球”

刘洋的科学构思总是那么洋洋洒洒,不经意那么一写,便足以让人感到其中的份量。

除了独创,刘洋的科幻小说还会沿袭科幻文学的经典题材。

就象一个新相声演员在走向成熟过程中必须要咀嚼经典了段子,刘洋对经典题材的处理也特别注重推陈出新。

《二维战争》中出现的铅笔人、几次三番撰写过的时间旅行、《迷雾》中的网络世界等,都在旧有题材中开发了新亮点,你明明知道在看一个曾经被框定了许多周边的故事,但看到结果出来的时候,你还是觉得惊奇。

差距产生了漂移美!

刘洋的小说不单单以构思新颖见长,他的作品还特别关注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中的影响。

《重力虫》中讨论的唯象科学,《神迹》中关涉的宗教问题,还有《井中之宙》,我觉得在差不多每一部作品中,作者都在讨论科学跟社会的复杂作用和表现形态。

但是,他的观点是明确的,立足基础绝不会远离科学,但对这个宇宙中所有的神秘,他的双眼永远保持圆睁!

这其实是一种纠结。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