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件人:luoj@ssss.edun发送时间:2008年12月8日10:38:00收件人:qin@ssss.edun齐教授:我对孤立节点知识量的测算,以及对人类类型智能的模拟已经有了初步思路。
按照11月4日邮件中与您探讨的模型,我对几个参数做了模拟,发现β因子的频域调整到10的16次方至22次方,可以很好地符合节点间沟通效率的预期,总扰动也在稳定区间范围内,相信这是目前科技能达到的最精确范围……多内含相关性低于3级的子集间的失联佯谬也已经基本解开,在>10的5次方的区间上还有不平,但考虑到这只是对人类智能模拟,实际上在此区间可以考虑为无关情景排除……相关参数和更改后的模型昨天已经发给HodLipson教授,后天我们会再有一个电话确认几个关键点。
Michael也给我发了一封E-mail,提到程序框架修改的几个问题,看起来主要架构已经完成,个人预计Eureqa(1)应该可以在3~4个月内第一次试运行……Michael再次提到想把您和我附在co-developer(2)(至少是contributors(3))里,我像上次您嘱咐的那样再次拒绝了……齐教授,最后我始终还没有完全想清楚,为什么选择从人工智能模拟来推广到自然智能。
的确,按照这个思路现有技术比较成熟,但距离最终自然智能的工作似乎仍然有很大差距。
下次再找您详细探讨。
罗江发件人:luoj@ssss.edun发送时间:2010年8月5日23:02:17收件人:qin@ssss.edun齐教授,我不要转去潘教授组!我也不去CERN!我不想转去量子隐形传态!我也不想去找希格斯玻色子!我哪里都不去!但我也不想继续在这些见鬼的强人工模拟中浪费时间了!我知道这个问题我们讨论了很多次,但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把时间花在这些初级的纯验证性的研究工作上?人工智能模拟?!您之前说过这是思源湖,自然智能才是太平洋!而且我们原本已经离它不远了!老师,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从前年开始,您就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
之前您说过全世界只有2.5个人理解您的理论,我有预感我们已经很接近泛物质智能总量方程了。
2004年之后,黑洞或者整个泛奇点佯谬早就不再是问题;我不觉得大系统多项输入回馈不均衡一定会导致整个理论框架的崩塌,相反如果结合五年前我们在新加坡实验得到的那几组参数,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巩固整个方程在超大尺度上的动态平衡。
老师,我求求你,再重新考虑一下吧!没人理解、院里不支持、没有钱真的没有关系!方总跟我说钱真的不是问题,他们公司愿意无条件地继续支持我们的研究。
老师,真的,让我们继续下去吧,就像五年前你对我说的那样,我们一定将彻底创造历史。
罗江发件人:luoj@ssss.edun发送时间:2014年2月4日04:22:56收件人:fengc2@ssss.edun冯灿:原谅我用这封邮件来告诉你这件事。
原谅我一周来都没有和你联系。
但是我真的需要花时间好好想想一些事。
下面是我最后的决定。
我们必须结束。
一切必须结束。
请不要再找我。
请不要问我要任何解释。
也请不要向我解释任何事。
错误不在我们,但我们的一切都错了。
彻头彻尾地错了。
自然智能并不是你我想象中的东西,从来不是。
也许你比我知道得更多。
也许。
但请不要告诉我。
又及:你留在我这里的东西你随时都可以来取。
你那里的东西我都不要了。
罗江(1)Eureqa是200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发的一个电脑人工智能程序,据信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以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
(2)共同著作人。
(3)贡献人。
(第1页)
一秒记住本站永久地址:https://www.mhxqiu.com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